在57位开国上将当中,贺炳炎的资历相对较低,他是唯一一位准兵团级上将。起初,他甚至只是中将的候选人。很多人认为贺炳炎算是比较幸运的,在评衔的最后时刻才被确定为上将军衔。然而,若要谈论大授衔的神奇之处,真正让人惊讶的却是韩先楚上将的经历。可能有读者会感到疑惑:“‘旋风司令’的名字,大家都耳熟能详,韩先楚升上将并没有什么争议。”的确,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和卓越战功毋庸置疑,即使在所有的上将当中,他的排名也必定位居前列。但如果仔细回顾他的军事履历,就会发现他的晋升之路堪称“神奇”。
韩先楚,湖北红安人,典型的鄂豫皖根据地干部。他所在的红军部队可以分为两部分:一部分是四方面军主力,另一部分则是留守根据地的队伍。1932年,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后,留在鄂豫皖的主要军事力量是重组后的红25军,由吴焕先和徐海东领导。韩先楚就是这支红25军的成员,他在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到1934年这支部队开始长征时,他的职务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排长。排长这一职务显然属于基层军官,算是开国上将中最低的起点。
展开剩余77%不过,韩先楚的故事并未就此止步。在长征过程中,红25军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力,且因为路程较近,他们成为最早到达陕北的队伍,1935年9月,红25军与陕北红军顺利会师。那时的韩先楚,职务上已有了较大的晋升,成为红25军的一名营长。然而,这样的职位在开国上将中依旧显得相对低微,许多后来成为上将的将领,早已担任了师级职务,甚至已经是军长。而韩先楚此时连团长都没有,进展之慢可以说非常罕见,按理说,以这种进度,想要跻身开国少将的行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。但韩先楚却凭借后来的努力,成功“奋起直追”。
随着红25军在长征中的出色表现,其人数不仅未减,反而有所增加。中央决定将其与陕北红军合并,组成红十五军团,韩先楚也因而从营长升职为团长,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屡次获胜,展现了不凡的指挥能力。到了1936年,他升任红78师副师长和师长。至此,韩先楚的职务进展基本赶上了大多数红军指挥官,为全面抗战做好了准备。然而,韩先楚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,抗日战争期间,他意外地回到抗大进修了四年。很多人或许会认为,充实理论知识是好事,怎能说是浪费时间呢?
然而,韩先楚回到抗大并非出于个人意愿,也非组织硬性要求,事实上,这一决定更多地源自他与上司黄克诚之间的矛盾。黄克诚是八路军344旅的旅政委,他实施的严格整风措施让不少军官感到不适,韩先楚也未能幸免。在不断受到压力的情况下,韩先楚提议调离队伍,但无合适岗位可去,最终只能回延安进修。没想到,这一“走”的决定竟然让他花费了四年宝贵的时间。虽然学习理论知识很重要,但正是在这四年间,韩先楚的军功和职级均遭遇了巨大的滞后。
直到1945年,韩先楚才重新回到前线,在东北参与作战,但由于“浪费”了四年的宝贵时间,他只能从纵队副职开始做起,辅佐司令员胡奇才。值得一提的是,胡奇才在建国后被评为中将。但即便是副职,韩先楚的军事才能依然得到了充分发挥。在解放战争期间,他的表现堪称耀眼,尤其擅长穿插包围、长途奔袭和突袭,几乎没有打不赢的仗,他的战术风格与粟裕不谋而合。
在东北作战时,韩先楚取得了不少显赫战绩。比如在鞍海战役中,他成功策划了敌军师长潘朔端的起义;又如在1946年10月的新开岭战役中,韩先楚带领四纵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25师的8000多人,俘虏了对方的师长、副师长,这场战役让韩先楚名声大噪,毛主席得知捷报后,亲自拟电向四纵表示祝贺。由于战绩显赫,韩先楚在1947年9月升任三纵司令员,并迅速将其发展成了“旋风纵队”,敌人闻风丧胆。
韩先楚的真正“大功”无疑是1950年4月,他多次越级上表,最终指挥40军与43军及琼崖纵队一同解放海南岛。凭借这一战功,韩先楚的上将军衔不容忽视。如果单论军事才能和战功,韩先楚在开国上将中至少可以排在前五,甚至更高。尽管他早期的职务晋升较慢,但他凭借真实的军事能力和卓越的战功,最终补齐了这一切,堪称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海口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