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万个集装箱装满炮弹,普京已拿到总攻计划?乌克兰总理连夜换人
普京真要动手了?乌克兰总理半夜换人透出啥信号?德媒一纸"总攻计划"把俄乌局势搅得沸沸扬扬。
话说俄罗斯大炮里四成炮弹竟是朝鲜造,三万外籍兵扛着铁锹往战场跑,泽连斯基把总理防长大使位置当积木摆。
这场仗打了三年多,真能在今年夏天见分晓?
翻开地图册仔细看,俄军最近在苏梅州新增了三个摩托化步兵旅,哈尔科夫方向火箭炮阵地数量翻倍,顿涅茨克前线每天交火次数突破300次。
南线战场更有看头,卡缅西克这个咽喉要地被俄军拿下后,胡里艾博乐成了新的"绞肉机",卫星照片显示俄方两周内向该地区运送了150辆T-90坦克。
有个数据韩国人说得明白,这两年朝鲜往俄罗斯运了整整两万集装箱炮弹。
按乌军情报部门掰着指头算,俄军每打五发炮弹,就有两发带着朝鲜红星的印记。
要说是买卖交易,这规模能让全球军火商都眼红。
更有意思的是朝鲜往库尔斯克派工兵排雷,老挝派医师搞战后康复,活脱脱国际支援联盟的架势。
再看看基辅这边,哥伦比亚雇佣兵填进苏梅防线,前脚刚部署就被俄军无人机盯上。
莫斯科早撂过话,逮着雇佣兵可不给战俘待遇。
这边泽连斯基突然半夜换相,把经济副总理扶正,防长调去华盛顿当大使,整套人事变动跟下象棋似的。
明眼人都看懂了,经济出身的官员上位,八成跟战后重建扯上关系;防长换马明显是前线吃紧需要担责的人。
莫斯科的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。
集中朝鲜炮弹,整合外籍辅助部队,三线增兵开辟新战场,这套组合拳确实带着总攻架势。
但要说能一锤定音,这里头有几个坎儿难迈过去。
首先美西方那些军援虽然暂时卡壳,真要俄军大举进攻,保不齐德国马上解封金牛座导弹,法国突然增派教官团。
再者乌克兰动员法刚生效,六十岁以下男性都得登记造册,这兵员池子够填好一阵子。
更要紧的是战场态势。
俄军现在控制着乌东四州18%的土地,就算再拿下顿涅茨克全境,顶多啃下块硬骨头。
乌克兰黑土地带遍布反坦克壕和雷区,机械化部队推进速度上不去。
看看马里乌波尔围攻战打了三个月,巴赫穆特绞杀持续九个月,真要搞总攻怕不得备足两年口粮?
泽连斯基换防长的动作值得琢磨。
现任乌梅罗夫是克里米亚鞑靼人,跟莫斯科谈判总是态度强硬。
突然调任驻美大使,明摆着是让鹰派人物去华盛顿要军援,换上个能跟俄罗斯掰手腕的强硬派顶前线。
这招棋妙就妙在既向美国表忠心,又能让国内主战派吃定心丸。
朝鲜援助这事儿水更深。
1200万发炮弹要是按每天三万发的消耗速度,足够俄军打四百天。
但现代战争早不是拼炮弹数量的时代,无人机察打一体、电子对抗、防空反导这些技术活,朝鲜能给多少真本事?再说欧盟刚通过对朝新制裁,明显是在敲山震虎。
回到最初问题,这场仗到底能不能在夏天见分晓?现实点说,双方都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。
俄罗斯军工厂月产炮弹250万发,装甲车产量突破冷战水平;乌克兰拿到F-16后还能在空战上找补。
更关键的是,美俄私下接触就没断过,瑞士和平峰会还在筹备。
战场上拿不到的,谈判桌上照样要不到,这才是硬道理。
中国早把话说明白了,和谈才是正道。
看看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,十二点和平倡议句句在理。
劝和促谈不是骑墙,是看清了战火烧得越旺,老百姓遭殃越深。
至于网传的"总攻计划",咱就记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,战场上哪有必胜的买卖?最后奉劝各位看客,少听那些咋咋呼呼的预测,多看看实实在在的民生数据,那才是真章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海口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